admin 发表于 2022-3-23 21:04:19

Free Talk | 行走乡间(六)——福林

原创:了了公众号:了望SKY 2020 福林FULIN VILLAGE晋江市

福林村隶属晋江市龙湖镇,位于龙湖镇西部,毗邻石狮市,下辖檀林、粘厝埔两个自然村,人口2600余人,主要有许、陈两姓(檀林),粘厝埔村则全为粘姓,为满族。其裔分衍于菲律宾和港澳台地区。村名以村内福林寺而得名,弘一法师曾寄居于该寺。


01闪亮的名片

第7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9年1月住建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中国文化意义等级最高的村落。福林村在2016年入榜“福建历史文化名村”后再接再厉,于2019年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殊荣。这既是对福林厚重历史的充分肯定,更为其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保护一方古韵 留住一片乡愁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2016年住建部、国家文物局授予

02传统建筑群

春晖楼建设于民国年间,至今已有80余年。该楼为厦门市首任市长许友超,在旅居菲律宾时为其生活于故乡的母亲所建,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西合璧风格。遗憾的是,由于没有开放,不能进入楼中,饱览建筑内外全貌。据悉,楼内藏有家风家训等珍贵笔墨,还有抗战时期国民第19路军总司令蔡廷锴书赠许友超的题词,二楼东西北三面的“角楼”更是此楼建筑的独特亮点。
许逊沁故居系华侨许逊沁于160多年前建造,是福林村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的大型建筑。因当时里边正在举办活动,不方便进入,仅在大门口留下此照。







书投楼 闽南大厝的典范之作。

我造访过许多闽南古厝,大多为“几开几进”的平房大院,此行幸得该楼后人许汉维的热情引导与细心讲述,得以全方位地观赏这座精致贵气的二层古厝,一睹其有别于一般闽南传统民居的芳容。该楼为旅菲华侨许书投、许书强于1946年回乡开建,1949年竣工,土木结构、五开间,体量并不是很大。驻足于屋外庭院端详,最抢眼的莫过于二楼两边、类似于亭台的四角型露台及好似闺房的房屋。

此时正是午后时分,艳阳高照,红砖立面的书投楼在蓝天的映衬下,璀璨斑斓,静谧整洁的石庭令人流连忘返,四处都不见人的踪影。正当我苦于没能进入古厝一饱眼福时,却见一小伙儿带着两只家犬开门进屋,于是我便循声而去。也许是我面善,当然更是小伙儿内在的涵养使然,他不仅笑迎我这不速之客,还不厌其烦地带我在古厝内上上下下浏览一番。从他有条不紊的讲解中,我不仅了解了这座古厝的来龙去脉,更为他敬畏先人、尊重历史、保护古迹、传承文化的品质所折服,敬佩他在古厝修缮、文物利用等方面所持的谨慎态度与所作所为。试想,当我们简单轻易地把这些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商业化运作时,急功近利的意图便昭然若揭,文化的本真也就苍白无力。在此,为许书投的后人许汉维先生点赞!

登上二楼,目光所及,别有洞天。东西两侧的房屋对称相望,半回廊式的露台与之相连;梁柱之间,砖木雕刻比比皆是,红砖绿瓦石栏错落有致。

可爱的家犬为这已经无人长住的古厝平添了几分烟火气息。

厨房内依然整齐地保留着当年的陈设,主人的用心足见其内心珍藏着那份对先人的崇敬、对历史的缅怀,对传统的景仰,以及对文化的感悟。
03大师与福林寺



按照导航驾车来到村委会,刚下车就能看见福林寺在几十米以远的阳溪旁。寺庙体量不大,其右侧的观音座像建筑群熠熠生辉,架设于观音像背后渡槽上的“福林寺”三个大字,疑似弘一法师笔墨,落笔如云烟。

据查,福林寺始建于明朝,原名福林堂,民国初年首次修缮后改名为福林寺。

巧遇寺内正在做法事

1941年5月,弘一法师从惠安净峰寺到此,居住于后殿阁楼,在总共10个月的时间里念佛著书。
04檀林渡槽
渡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上世纪60、70年代闽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留痕。这种水利设施,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而逐步湮灭。

但在福林村,却完好地保留了一座气势恢宏的渡槽。这个名为檀林渡槽的空中建筑,是福建省最大的浆砌条石拱渡槽,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好,在泉州绝无仅有。它建成于1975年,长近900米,拱柱最高处15米。当年这个水利工程的受益面积达50000多亩农田,90年代中期后停止使用。值得庆幸的是,尽管渡槽现在失去了水利功能,但智慧的福林人,不但没有像其它地方在道路和园区建设中,随意拆除承载着社会变迁的建筑,反倒多次加固修缮,不仅留住了历史,更体现了福林人独具慧眼的眼光。
渡槽跨越古老的阳溪
05女真风情

与檀林村同属于福林村下辖的粘厝埔村,是福建省最古老的女真族后裔居住区,村民为满族姓氏“粘”。此行由于时间仓促而无暇前往,待来日择机探寻。保护传统古村留住乡愁记忆
06归来杂想1在双名片上下功夫要主打“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这两张王牌,心无旁骛,朝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方向走下去。2在“侨”字上做文章“侨”是两张名片中起支撑作用的核心之一,悠久的侨史、丰富的侨情、众多的侨亲、成批的侨厝,组成了一副“侨牌”,怎么打好这副牌,大有文章可做。3在文脉上找定位来自于华侨和少数民族两支文脉的传承与延续,给福林村提出了崭新的课题。4在传承上建机制传承没有机制作支撑等于一句空话,而有效的机制源于正确的认识、议事的水平、有力的政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Free Talk | 行走乡间(六)——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