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平 发表于 2022-12-29 15:37:05

闽南五色话


熟语是在人民大众中广为流传的固定词组。与普通话一样,闽南方言也有大量的熟语。以泉州为例,从口头俗语中产生的成语如:有七无八、空嘴哺舌、七吐八吐、牵声拔调、无鼻无目。泉州方言的熟语与普通话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来源是民间口语。人民群众的口语是泉州熟语的源泉,人民群众往往喜欢用形象化又诙谐的语言来表达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因此熟语的这种土生土长性自然也就反映了地方文化的特色。 “五色话”的特点 歇后语,泉州人称“五色话”。这是因歇后语形象生动,风趣诙谐,给人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感受,故以“五色话”称之。“五色话”能为人们喜闻乐道,富有生命力,是因为它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比喻形象,表意生动。例如:老猴爬竹竿——一节过一节(做事不能操之过急)六月鸭仔——不知暑(死)气(讽人不懂得厉害)二是诙谐幽默,妙趣横生。例如:胡蝇戴龙眼壳——勘头勘面(讽人不知深浅)阎罗王嫁查某仔(女儿)——鬼扛鬼(讽人朋比为奸)

“五色话”的来源“五色话”产生于人们生活的认识,体现了泉州人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总体说,“五色话”大概来源于下面三个方面。一是对民间传说的提炼。例如:猪仔拍死才讲价——鲁莽。这句话源于这样一个传说:有个迷信的人相信巫婆的话,以为死去的爱子已随众亡魂投胎在某地为小猪,就跑到某地,把人家刚出生的小猪打死。因事前没跟主人讲请楚,结果被扭住勒索了一笔钱。泉州人就用此语讽剌那些办事鲁莽的人。


二是对风俗习惯的引申。例如:十二月廿四——无神。民俗农历十二月廿三是即送神上天,廿四日已无神可送。这里用“无神”喻指无精打采。三是对生活现象的概括。例如:十二月南风——现报。农历十二月如天气温暖,刮起南风,那么很快就会刮北风,迅速转寒。这里的“报”由“报告”转为“报应”,借用天气的自然变化,喻指那些作恶的人,很快就有恶报。

壁边草拄着坦横雨——好字运。长在偏僻角落的草容易枯死,现在恰好碰上少见的斜雨而获得滋润成活。喻指运气好。做鲎勺无惊烫——敢作敢当。舀菜汤,舀开水,盛热粥,过去都是用鲎壳做成的勺子。

当然,泉州人对“五色话”的归类并不像我们说得这么清楚,其范围实际上超出歇后语这一类型。一些比较俏皮的俗语往往也归入“五色话”行列。有些歇后语与俗谚是有交叉的,大体是歇后语用久了,深入人心了,就转为俗谚,后半截子话不再那么重要,而俏皮的性质仍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闽南五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