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了了 公众号:了望SKY 2020
今回首丨“成功”路 此“成功”非彼“成功”,而是联结着闽台两地、与海峡两岸有着深厚渊源的一个光辉的名字----郑成功。 籍此两岸关系的历史新关头,在与海峡彼岸亲友的频繁互动中,更激起了诸多遐想。抚今追昔,沿着自己曾经踏寻过的足迹,皓月园的涛声、大坪山的山风、安平堡的宁静,仿佛都在诉说着两岸无尽的愁绪;那一张张自己亲手拍下的图片,犹如展开了一幅“成功画卷”,记录人们对于英雄的祭奠和景仰,铭刻后人矢志河山统一的梦想与信念。
近十年里,身居闽南的我,往返于泉厦两地,流连于海峡彼岸,踏出了一条自己的“成功”之路。 一路走来,兼收博采,观沧海桑田,思滚滚烽烟,望世代更迭,品百味人生。 一来感叹社会变迁所造就的两岸分分合合、亲人苦盼团聚的残酷现实,二来感慨古往今来的英雄们名噪一时、流芳百世背后的悲喜人生。
石井 01 郑成功纪念馆
1962年,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在郑成功的故乡南安石井和厦门鼓浪屿,同时建成了“郑成功纪念馆”。
位于石井镇海景山庄48号
延平郡王祠
延平郡王祠位于石井镇。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诏令迁郑成功灵柩归葬故里,并建祠祀之。
位于郑成功纪念馆北侧 郑成功陵墓 郑成功原葬于台湾台南洲仔尾,清康熙38年(公元1699年)康熙帝感郑成功忠贞爱国之志,即下诏同意送郑成功灵柩归葬其故乡南安祖坟,郑成功之孙郑克塽奉旨迁郑成功的灵枢回故里迁葬于现址。
位于水头镇康店村覆船山麓(原属石井镇) 民族英雄郑成功文化中心 位于郑成功陵墓园区 南安 02 郑成功石像
该石像高16.24M(笔者推测寓意郑成功出生于1624年),由205块白色花岗岩石分七层精砌而成。
位于南安市东区成功街889号
泉州 03 郑成功公园
该铜像立于2004年,即郑成功诞辰380周年,坐落于泉州市区大坪山山顶,该区域以此为中心建设了郑成功公园,有配套的广场、步道等,现已成为市民的热门打卡点。
该铜像总投资1500万元,总高度38米(估计是寓意建设年份为郑成功诞辰380周年),以钢架外包铜皮锻造而成,其中骏马高度达20多米,台座8米,海拔166.2M,寓意郑成功于1662年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从横跨晋江的高速公路大桥(成洲大桥)进入泉州市区,此铜像随即扑入视野。 据传,骑于马上的郑成功目光所向,即为宝岛台湾,寓意心系彼岸、期盼统一。
位于泉州市区大坪山上的郑成功公园 厦门 04 郑成功石像
该石像高15.7M,宽9.2M,由625块白花岗岩雕凿嵌接而成。雕像分25层,地基深入岩层3米。立于皓月园内的覆鼎岩上,1985年8月27日(郑成功诞辰361年)落成。此处亦为鼓浪屿游客的打卡点之一。
位于厦门市鼓浪屿漳州路3号皓月园内 郑成功纪念馆
位于厦门市鼓浪屿永春路73号
台南 05 郑成功石像
“安平古堡”名称为台湾光复后所定。
位于台南市安平区国胜路82号 后续 1 郑成功年谱(简) 1624 8月28日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 1630 回泉州府安平(原福建省晋江县安平镇,现安海镇)居住读书。 1638 考中秀才,又经考试成为南安县二十位“廪膳生”之一。 1641 迎娶福建泉州惠安进士礼部侍郎董飏先侄女。 1644 (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进入南京国子监深造。 1645 (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 1647 (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一月在小金门(今金门县烈屿乡)誓师反清。 1653 拒绝顺治帝敕封其为“海澄公”,且给予一府(泉州府)之地安置兵将之承诺。次年再次拒绝清朝提出的条件,坚持抗清。 1661 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驻军,结束了其38年的殖民统治,收复台湾。 1662 (清康熙元年,永历十六年)五月初八,内外交逼,急病而逝。 2 相关知识点 国姓爷丨延平王 隆武帝赐其明朝国姓“朱”,故世称国姓爷。 永历帝封其“延平王”。
台湾名称丨历史衍变
“大员”“台员”与闽南语“台湾”同音; “东都”系郑成功定名。 民族英雄丨两岸流芳 功在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失地台湾。泉州、厦门和台湾留存和建设的诸多庙堂、雕塑、纪念馆,以及以“成功”“延平”命名的道路、公园、学校等,就是活生生的见证。
台南丨安平 据查,台南市安平区原名为“大员”“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改名为“安平”,取自福建省泉州府连接晋江与水头的安平桥,时设有安平镇,同时为郑氏王城所在。
厦门丨思明 厦门明代设有“中左所”,郑成功当时驻扎于此,为表达“抗清复明”之决心,遂将“中左所”改名为“思明州”,含“思念明朝”之意,今日“思明”称谓便由此而来。
3 成功之殇 英年早逝丨憾别人间 郑成功以“民族英雄”之誉千古流芳,其抗清复明之壮举、收复台湾之伟业,尽显浩然正气。在海峡两岸尚未统一的时刻,他无疑是维系骨肉同胞情感的最重要的纽带之一。 360年前,郑成功率部横渡海峡,驱逐鞑虏,人生达辉煌顶点。然而,却旋即遭遇父死母亡、儿逆天道等家庭不幸,加之在台将士水土不服、人心惶惶,内外交逼中急病而逝,死前抓破脸面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殁年尚未及不惑之年。百姓常言的天伦之乐、阖家之欢,并未眷顾这位盖世英雄!
|